文化
吴文化是无锡的城市记忆之源,也是无锡的来时之路。最早的一批景点可以说是吴文化众多关键词的结晶,比如民族工商业第一批实业家和地方乡绅们兴建的鼋头渚、蠡园、城中公园、梅园等。从物质记忆来说,那些流传千百年的地方特产如胎记,也是辨认的符号之一:紫砂壶、泥人、锡绣等。无锡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。这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当时的经济、文化中心,孕育出了非常多的文人墨客,至今仍留存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。
【传统文化】
无锡是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
吴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江南古文明,当时由吴泰伯所开创的基业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家,吴国历经了740年,是历史上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比不了的。
吴地区域文化简称为吴文化,通常来说为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。
【传统戏剧】
锡剧又叫做“无锡滩簧”,一直广泛流行于苏南地区,解放以后,从原有的太湖地区渐渐流传到长江三角洲等地。锡剧的黄金时代为二十世纪的五、六十年代,一举成为华东三大剧种之一,是江苏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。
在民国时期,锡剧被称“新戏”,抗战时期又叫“文戏”,建国前后称“常锡剧”,直到1954年“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”后统称为“锡剧”。
锡剧发展为古装戏为主后,主要吸取京剧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手段。其以簧调为主要曲调,后又创造了一些新腔以及增加了板式变化,尤其是大陆调从单一曲调成为变化丰富的腔类,除此之外还吸收了江南的大量传统的民间音乐。
【传统工艺】
江苏无锡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,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。紫砂陶以其特殊的材质原料,精湛的手工技艺,古朴的自然色泽以及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,而享誉海内外。
在无锡宜兴特有一种澄泥陶,其颜色绛紫,由其所制成的产品都叫做“紫砂器”,或简称为“紫砂”。这里所出产的紫砂在明、清时代开始就已经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。
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多种多样,完全采用全手工的拍打镶接技法制作而成,这种成型的工艺在世界上可谓独树一帜。
【传统艺术】
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地区特有的传统手工艺,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,以其突出的艺术特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惠山泥人采用惠山地区一米以下的土为制作材料,经多道工序而成,可分为“粗货”和“细货”两类。
“粗货”的表现内容大多为喜庆吉祥的主题,如大阿福、老寿星等,表达了祈求祥瑞、辟邪纳福、丰衣足食等美好愿望,其造型一般色彩明快,粗犷简单;“细货”为手捏泥人,其取材主要以传统的戏曲人物、神话传说为主,人物塑造得生动传神,色彩突出。
无锡手捏泥人对选材的要求十分严格,必须以当地水稻田一米以下的乌土为材料。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为“大阿福”,其是以民间传说所创作的,这个表现为民间中健壮孩子的可爱形象已经被神化,表达了镇邪,降福的意思。